2023年6月,56岁的梁实迎来了自己第27次参加高考的时刻。这一次,与以往不同,当他走进考场时,终于没有因为被误认为是“学生家长”而遭到拦截。过去几年,梁实在四川的考界已经小有名气,媒体的关注让他成了备受讨论的对象。
高考临近,梁实特地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短视频,回应网友关于他“为炒作而参加高考”的质疑。然而,这段视频的回应几乎等于没有回应。他简单表示:“我前几天看到网上有很多人质疑我参加高考的动机,好像觉得我是为了吸引眼球,甚至是炒作。但对这个问题,我并不打算回应。我不想浪费时间和精力去争辩,事情就这样。”他在视频中的形象十分明显,头发和胡须皆已花白,眼角的皱纹显而易见。看起来,他和高考似乎有着很大的距离,但至少在这一年,他的身份依然是“高考生”。这次,他的身份前面还加上了“史上最牛”这样的标签。
梁实曾被拿来与湖南的“高考王子”曹湘凡做对比,但梁实的粉丝对这种比较并不认同,他们认为,曹湘凡参与高考是为了追求名利,而梁实则更像是在追求一种精神上的“朝圣”。梁实粉丝的这种解读赢得了不少人的支持,毕竟,和曹湘凡等人不同,梁实在高考前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“人生赢家”。
展开剩余81%所谓“赢家数据”:第一,梁实和妻子刘群住在成都一套约130到210万的100多平米的房子里,且他拥有不止一处房产;第二,梁实的儿子正在美国攻读硕士,每年的花费高达几十万,足见家底丰厚;第三,梁实在服装和建材等行业也有着成功的生意,1998年时,他的纯利润已经达到了100万元;第四,梁实与妻子的感情稳定,两人的生活十分滋润。对于这些,梁实的粉丝认为,参加高考已经不再是为了生活的物质保障,而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精神目标。
梁实对高考的执着,是否真如粉丝所说,是出于“自我实现”的追求呢?这一点,可能还需要回顾他长达27次的高考历程来回答。
梁实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,他是五个兄弟姐妹中的一员,父母从小就希望他们之中能有一个考上大学。受父母的影响,梁实很早就把“考大学”当成了自己人生的目标。1983年,他年仅15岁时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,但因为年纪过小,这次他连预考都没能通过。虽然他不甘心,但第二年依然重拾梦想,再次参加高考,结果依然没有成功。此后的几年里,他几乎每年都参加高考,结果依然屡次失利。
与大多数落榜生一样,梁实在父母的劝说下,进入了一所技校。父母希望他能放下高考的执念,做出一些人生的妥协。但梁实显然不是一个容易妥协的人。1991年,梁实进入一家木材公司工作,并在年底结婚。按照常理,结婚后的人会更加务实,可梁实依旧心系高考,依然将复习资料摆在身边,不时翻看。父母对此感到无奈,尤其是当他们发现,梁实竟然去找公司领导,要求出具证明,以便能以“社会人士”的身份参加高考。
即使一次次落榜,周围的人也开始劝他放弃:“成人大学够用了,考个成人高考也好啊。”梁实曾动摇过,他甚至考上了成人大学,但对他来说,这并没有带来任何的喜悦。梁实理想中的大学是重点大学,他心心念念的是四川大学,最终,他放弃了成人大学的入学资格,再次翻开了高考复习资料。
1993年,梁实所在的木材公司倒闭,梁实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。虽然工作更加繁忙,家中的事务也愈加复杂,但梁实的高考梦并没有因此停滞。他的书柜里始终摆着高考资料,空闲时,他常常翻阅,感觉自己对考试越来越有信心。他总结出,语文依靠记忆,数学要讲究逻辑,而英语,他最需要突破的是听力。然而,随着年龄的增长,高考似乎离他越来越远了。
2001年,教育部宣布取消高考年龄限制,梁实立即感到一阵激动。他将复习资料搬到客厅,告诉妻子:“事业已经有了起色,现在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了。”妻子的反应让梁实大为震惊,但她没有多加反对:“其他男人的兴趣可能是钓鱼或者打麻将,而你喜欢的是高考,随你吧。”妻子的一句默许让梁实充满动力,2002年,35岁的他再次参加了高考。然而,当他满怀激动地举着准考证准备进入考场时,却被考场的老师拦住了:“家长不可以进,家长不可以进!”他急忙掏出准考证自证身份。那一天,梁实成了考场中最引人注目的存在,虽然他只有35岁,但由于长期创业,已经显得有些过劳,外形上他显得比同龄人更加成熟。这也让他成了考场中一个特殊的存在。
虽然梁实的外貌和气质显得格外突兀,但他并没有在意这些,他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考试上。拿起笔答题时,他无法抑制心中的激动,甚至出现了手微微发抖的情况。接下来的岁月里,梁实几乎每年都参加高考,但成绩始终未能突破400分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的故事开始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,人们对这个坚持不懈的考生充满了好奇。有些人对他心生敬佩,而另一些人则充满质疑。梁实的世界,也因此不再像以前那般平静。
随着媒体的关注,梁实也开始感受到压力。他曾感慨道:“我只想有一张安静的书桌。”为了不被过多关注,梁实在茶馆学习时,总是选择坐在角落里。随着外界的关注度逐渐增加,他也开始被频繁问到各种问题。最常见的问题是:“你为什么要一直参加高考?”而另一个问题则让梁实有些困惑:“你考上后,下一步计划是什么?”第一个问题对梁实来说比较简单:参加高考,不就是为了考上一个好大学吗?然而,第二个问题让他深感为难,因为他从未想过这个问题。
梁实的目标很明确——他想上一个理想的大学。但对比他身边的朋友们,他们参加高考往往有更现实的目标,比如找到一份好工作、实现个人价值、过上幸福生活等,而这些他早已拥有。梁实很难回答这个问题,因为他的生活已经很圆满。
梁实在高考路上最大的打击并不是来自于一次次失败的成绩,而是来自于一个985高校毕业生的劝告。这位毕业生听说梁实的经历后,曾劝他说:“想考上985院校,需要智商和天赋,没有天赋,即使给你50年,也考不上。”这句话让梁实彻夜未眠。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,但天亮时,他忽然想到:没有天赋就不能考上985吗?他决心证明给别人看,自己能做到。
尽管一些朋友的讽刺让梁实感到痛心,但他始终能够调整好心态,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。他的儿子,也并不理解父亲的高考执着。2011年,梁实的儿子也迎来了高考,得知父亲将和他一起参加考试后,他表示坚决不让父亲干涉自己的学习,甚至要求父亲不要过问。梁实虽然有些寒心,但依然尊重儿子的选择。高考前,两父子各自复习,心中都有各自的坚持。最终,45岁的梁实再次落榜,他的分数依然没能超过自己的儿子。
然而,梁实并未因此气馁。2014年,他参加了第18次高考,并突破了400分的大关,总成绩为427分,离三本线仅差19分。得知成绩
发布于:天津市配配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